元思

元思467年—506年6月18日),字永全[1]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之孙,北魏宗室、官员。

元思
乐陵王
前任:拓跋胡儿
继任:元景略
国家北魏
时代南北朝
族裔鲜卑
出生天安二年(467年)
逝世正始三年(506年)
河南洛阳
谥号密王
墓葬洛阳城北徐家沟村

生平

元思是汝阴王拓跋天赐的第二子,本名永全,过继给早逝的乐陵王拓跋胡儿,改名思,并袭封爵位。魏孝文帝元宏初年,柔然侵犯边境,元思誉出任镇北大将军、北征大都将,之后出任使持节、兼领护匈奴校尉都督中军都将,又出任使持节、镇东大将军和龙镇都大将、营州刺史,加兼领护东夷校尉,转任镇北将军,署理镇北大将军。魏孝文帝在光极堂引见百官,对元思说:「恒代之地路途遥远,旧京地位又十分重要,因此委屈叔父您远赴上任,然而临政之际不可不谨慎小心,以达成朕的期望。」太和二十年(496年),恒州刺史穆泰与定州刺史陆叡等人准备发动政变,准备推举诸王为首领,谋划迎接太子元恂,首先想要推举南安王元桢,其次推举阳平王元颐,如果两人都不肯相从,就逼迫乐陵王元思做首领[2],元思参与此事[3][4]。事发后,朝廷认为元思知情不告,赦免死罪,于太和二十年十二月削除元思誉的爵位,废为庶人[5][6]。太和二十三年二月癸亥(499年3月14日),朝廷恢复元思誉的乐陵王爵位[7][8]正始三年岁次丙戍五月乙丑朔六日庚午(506年6月12日),元思誉患上疾病,十二日丙子(506年6月18日)在正房中去世,虚岁四十,次年丁亥三月庚申朔廿五日甲申(507年4月22日)葬于瀍涧之滨,朝廷赠予镇北大将军[1],光州刺史,谥号密王[9][10]

家庭

兄弟姐妹

  • 元逞,北魏齐州刺史
  • 元泛略,北魏平东将军、大宗正卿、光禄大夫、东燕县男
  • 元修义,北魏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雍州诸军事、卫大将军、开府、雍州刺史
  • 元固,北魏镇北将军、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太常卿
  • 元兴,北魏宗正卿、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安定二州刺史
  • 元周安,北魏龙骧将军、通直散骑常侍、俊仪县男

儿子

  • 元景略,北魏持节、督豳州诸军事、冠军将军、豳州刺史、乐陵惠王
  • 元庆略,散骑侍郎
  • 元茂,字兴略,第三子,平南功曹参军[11]
  • 元洪略,行东雍州刺史

参考资料

  1.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王讳思,字永全,河南雒阳人也。」恭宗景穆皇帝之孙,侍中征北大将军乐陵」王之子。王志业冲远,徽章宿着,德侔区宙,功」辉四表。历奉三皇,礼握早隆,神机徙御,授」后遗之寄,风教旧乡,振光云代。自抚燕地,愚」凶革化,移牧魏壤,番丑改识,自东自西,无不」开咏。方澄政三才,总调九列,昊天不吊,云光」夙没。忽以正始三年岁次丙戍五月乙丑朔」六日庚午遇疹,十二日丙子,春秋卌,薨于正」寝。岁次丁亥三月庚申朔廿五日甲申窆于」瀍涧之滨,山陵东端口。国丧朝彦,家绝刚轨。」天子加悼,乃赠镇北大将军。遂刊石追兰,表」彰幽美。其辞曰:」巍巍皇胄,日月齐命,玉干天枢,形伟金映。庙」算幽通,閟简神性,德充四海,弱冠从政。昂昂」朝首,三帝炳盛,含章内秀,独绝水镜。美不可」誉,善不可名,何忽茂年,儵焉坠晖。掩光寒暑,」闭目背时,痛实国庭,九戚同悲。
  2. 《魏书·卷四十·列传第二十八》:诏仆射李冲、领军于烈曰:“陆叡、元丕,早蒙宠禄,位极人臣。自与卿等同受非常之诏,朕许以不死之旨,思得上下齐信,以保大义。朕于卿等常忘短弃瑕,务相含养。岂谓陆叡无心之甚,一至于斯!乃与穆泰结祸,数图反噬。以朕迁洛,内怀不可,拟举诸王,议引子恂,若斯之论,前后非一。始欲推故南安王,次推阳平王,若不肯从,欲逼乐陵王。讪谤朝廷,书信炳然。事既垂就,叡以洛都休明,劝令小缓,于是之后,两人复竞。然犹隐而弗闻。赖阳平王忠贞奋发,获泰之言,便尔驰表,得使王人纠慝,恒岳无尘。是以叡之愆失,处入门诛。朕谛寻前旨,许不尽法。反逆之志,自负幽冥,违誓在彼,不关朕也。反心逆意,既异余犯,虽欲矜恕,末如之何。然犹忆先言,兼以末颇异议,听自死别府,免厥孥戮其门,子孙永世不齿。元丕二子一弟,首为贼端,其父无人明证,理在可睹。但以言无炳灼,隐而弗穷,以连坐应死,特恕为民。朕本期有终,而彼自弃。卿等之间,忽及今日,违心乖念,一何可悲,故此别示,想无致怪也。谋反之外,皎如白日耳。”
  3. 《魏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五》:泰不愿迁都,叡未及发而泰已至,遂潜相扇诱,图为叛。乃与叡及安乐侯元隆,抚冥镇将、鲁郡侯元业,骁骑将军元超,阳平侯贺头,射声校尉元乐平,前彭城镇将元拔,代郡太守元珍,镇北将军、乐陵王思誉等谋推朔州刺史阳平王颐为主。
  4.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泰至,睿未发,遂相与谋作乱,阴结镇北大将军乐陵王思誉、安乐侯隆、抚冥镇将鲁郡侯业、骁骑将军超等,共推朔州刺史阳平王颐为主。思誉,天赐之子,业,丕之弟,隆、超,皆丕之子也。
  5. 《魏书·卷七下·帝纪第七下》:戊辰,置常平仓。恒州刺史穆泰等在州谋反,遣行吏部尚书任城王澄案治之。乐陵王思誉坐知泰阴谋不告,削爵为庶人。
  6. 《北史·卷三·魏本纪第三》:戊辰,置常平仓。乐陵王思誉知恒州刺史穆泰谋反不告,削爵为庶人。
  7. 《魏书·卷七下·帝纪第七下》:癸亥,以中军大将军、彭城王勰为司徒,复乐陵王思誉本封。
  8. 《北史·卷三·魏本纪第三》:癸亥,以中军大将军、彭城王勰为司徒。复乐陵王思誉本封。
  9. 《魏书·卷十九下·列传第七下》:显祖诏胡儿兄汝阴王天赐之第二子永全后之,袭封,后改名思誉。高祖初,蠕蠕犯塞,以思誉为镇北大将军、北征大都将。后除使持节、本将军、领护匈奴校尉、都督、中军都将。出为使持节、镇东大将军、和龙镇都大将、营州刺史,加领护东夷校尉,转为镇北将军,行镇北大将军。高祖引见百官于光极堂,谓思誉曰:“恒代路悬,旧都意重,故屈叔父远临此任。不可不敬慎所临,以副朕望。”及穆泰阴谋不轨,思誉知而不告,恕死,削封为庶人。太和末,还复其王封。正始四年薨。赠光州刺史,谥曰密王。
  10. 《北史·卷十八·列传第六》:无子。献文诏胡儿兄汝阴王天赐之第二子永全后之。袭封后,改名思誉。孝文时,为镇北大将军。穆泰阴谋不轨,思誉知而不告,削封为庶人。太和末,复王封。薨,谥密王。
  11.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大魏平南府功曹参军元君墓志铭」君讳茂,字兴略,河南洛阳都乡光穆里人也。」恭宗景穆皇帝之曾孙,乐陵密王之第三子。君文沦皇」源,蝉绵国绪,少秀玉山之姿,早澹金泉之量。是以孝事二」□,往藉王蔡为行;忠奉一主,岂假刘赵为节。君性好素俭,」□□□平,出入黔宇,去来疏苑,颇复琴诗拘意,未常荣禄」□心。或门谒八俊,日洞千数,又家无一帛,书有万箧。此官」之来,简在帝心,非君所好,逡遁乞归。直以玉帛频集,纷然」从事,君庶毗蕃牧,风宪兼举,涉猎情理,导头明尾。于时同」僚,实役务烦,君犹叹无事,空丧良辰。又陈留旷任,纡君暂」抚,遂令下车之威未震,放笔之恩巳收,复使强良餐化,无」礼移风,昔谓期月者,何以殊焉。方名班十乱,位燮三槐,佐」天以祥风云,随地以瑞草木;直霜刃中飞,青兰卷萼,春秋」卅有一,以正光六年岁次乙巳正月丙午朔八日癸丑而」逝洛阳。以三月十七日辛酉窆于都西金山之东。然弟洪」略悲荼蓼之频降,痛同怀之去就,以名镌石,方与地富。其」辞曰:」蔚矣庆门,世有余胤,灼灼吾生,英风早后。入养孝友,来官」忠信,爰居且处,非骄与吝。翱翔疏苑,优游黔室,泛水斜琴,」升山命笔。其智岂双,斯仁若一,家无寸缣,书有盈帙。天全」地在,君矣去促,玉山变素,金泉卷渌。兄弟长悲,妻儿洞哭,」于嗟亲良,如之可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