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担文
傣担文(傣担语:ꪎꪳꪼꪕꪒꪾ、IPA:sɯ⁵ dai² dam⁵),又称黑傣文、越南傣文,是书写傣黕语的文本,主要分布在越南莱州省地区,与中国金平县的傣端文(白傣文)有亲属关系,属于同源异形文本。
| 傣担文 ꪎꪳꪼꪕꪒꪾ | |
|---|---|
![]() | |
| 类型 | |
使用时期 | 公元14世纪至今 |
| 书写方向 | 从左至右 |
| 语言 | 傣担语 |
| 相关书写体系 | |
| 父体系 | |
| 姊妹体系 | 傣端文 |
语音和文本
声调
傣担文有六个声调,分高调和低调两组,每组三个声调。高调和低调用发音相同而字形不同的声母来区别。每组内的三个声调,通过在字母上不加标记、加标记“1”、加标记“2”来表示。
| 无标记(调值) | 上标"1"(调值) | 上标"2" (调值) | |
| 低调字母 | 第1声 (22) | 第2声(45) | 第3声(21) |
| 高调字母 | 第4声(55) | 第5声(44) | 第6声 (31) |
入声只能是第二声和第五声。
辅音
| 文本 | 名称 | 国际音标[1] | |
|---|---|---|---|
| 高音组 | 低音组 | ||
| ꪀ | ꪁ | ko | /k/ |
| ꪂ | ꪃ | kho | /kʰ/ |
| ꪄ | ꪅ | khho | /x/ |
| ꪆ | ꪇ | go | /g/ |
| ꪈ | ꪉ | ngo | /ŋ/ |
| ꪊ | ꪋ | co | /tɕ/ |
| ꪌ | ꪍ | cho | /tɕʰ/ |
| ꪎ | ꪏ | so | /s/ |
| ꪐ | ꪑ | nyo | /ɲ/ |
| ꪒ | ꪓ | do | /d/ |
| ꪔ | ꪕ | to | /t/ |
| ꪖ | ꪗ | tho | /tʰ/ |
| 文本 | 名称 | 国际音标[1] | |
|---|---|---|---|
| 高音组 | 低音组 | ||
| ꪘ | ꪙ | no | /n/ |
| ꪚ | ꪛ | bo | /b/ |
| ꪜ | ꪝ | po | /p/ |
| ꪞ | ꪟ | pho | /pʰ/ |
| ꪠ | ꪡ | fo | /f/ |
| ꪢ | ꪣ | mo | /m/ |
| ꪤ | ꪥ | yo | /j/ |
| ꪦ | ꪧ | ro | /r/ |
| ꪨ | ꪩ | lo | /l/ |
| ꪪ | ꪫ | vo | /v/ |
| ꪬ | ꪭ | ho | /h/ |
| ꪮ | ꪯ | o | /ʔ/ |
全部字母都可以做声母。其中阴声字母-m、-n、-ŋ、-ʔ、-p、-d、-g、-v(w)、-j也用于做韵尾,-ʔ、-p、-d、-g作韵尾的时候是入声。
参考数据
- 张公瑾《傣文渊源及其近亲文本》《中国民族古文本研究(第三辑)》1991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