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佛瑞·伯比奇

傑佛瑞·羅納德·伯比奇FRS英語:1925年9月24日—2010年1月26日),英國天文學家,最後工作地點是美國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妻子是天文學家瑪格麗特·伯比奇

傑佛瑞·伯比奇
Geoffrey Ronald Burbidge
出生(1925-09-24)1925年9月24日
 英国牛津郡奇平诺顿
逝世2010年1月26日(2010歲—01—26)(84歲)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
母校布里斯托大學
倫敦大學學院
知名于B2FH理論
奖项海倫·B·華納天文獎 (1959)
布鲁斯奖 (1999)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金質獎章 (2005)
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學回顧獎 (2007)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天文學
机构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

教育

傑佛瑞·羅納德·伯比奇一開始在布里斯托大學主修歷史,後將主修改為物理,之後在1951年於倫敦大學學院取得物理學博士。他在就讀博士班期間他遇到了他的妻子瑪格麗特·伯比奇(原姓 Peachey),兩人在1948年結婚[1]

工作經歷

瑪格麗特·伯比奇加州理工學院獲得職位以前,伯比奇夫婦曾在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劍橋大學工作,後來傑佛瑞在威尔逊山天文台帕洛馬山天文台工作。1962年時伯比奇夫婦獲得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教職。1978年到1984年之間傑佛瑞擔任基特峰国立天文台台長[1]

B2FH理論

1957年伯比奇夫婦和美國物理學家威廉·福勒以及英國天文學家弗雷德·霍伊尔提出了關於恆星核合成的一篇著名論文,也就是以四人姓氏第一個字母命名的 B2FH理論。該論文描述了恆星如何將較輕元素經由核融合組成較重元素,然後這些重元素被釋放到恆星之外形成宇宙中包含行星在內的其他結構[1]

替代宇宙學

伯比奇晚年為人所知的則是他的替代宇宙學:和大爆炸理論相牴觸的「穩恆態宇宙學[2]。根據伯比奇的理論,宇宙是處於振盪狀態,且會在無限時間中膨脹和收縮。這個理論的爭議性讓伯比奇帶來了一定的知名度甚至罵名。

榮譽

獎項

命名事物

參考資料

  1. Dennis Overbye. . New York Times. 2010-02-06 [2011-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6).
  2. Richard Panek. . Discover magazine. 2005-11-22 [2011-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9).
  3. . 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 [2011-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2).
  4. . [2010-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8).
  5. .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7 Febr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3月18日).
  6. . 2007-01-17 [2011-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外部連結

维基语录上的傑佛瑞·伯比奇语录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