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鸡

偷鸡英语:)是在扑克卡牌游戏中的术语,意思是在自己的手牌较弱时加注。偷鸡的目的是为了令对手放弃较佳的手牌而获利,中文偷鸡的名字便由此得来。通常在下注金额、彩池总额、下注者的风格等可以估计一次下注是否偷鸡。在1991年香港经典卖座电影《赌侠》中,假扮赌侠的反派侯赛因(单立文饰)所说的经典对白「想偷我鸡?」,当中所指的偷鸡便是指陈刀仔在弱势时全押以图吓退对方。

种类

在扑克牌游戏中,一般又分为半偷鸡()或全偷鸡()。半偷鸡指的是现时的牌面较弱,但在未知的牌仍有机会改善自己的牌面,例如在德州扑克中,在第四张公共牌亮出时,自己有蛇面或花面的可能,便由此加注,图吓退对方可能较大的牌面(如一对)的同时,即是对方跟注,自己亦有小量机会逆转形势而获胜。

全偷鸡是指自己拥有很弱的牌面,但在下注却表现强势,或者在自己底牌较弱时,明的牌却有例如花面或蛇面等牌,同花或顺子是一种很常见用作偷鸡的牌面,因为对方通常拥有较大的对子或高牌,而自己只得弱牌时,只能通过「偷鸡」加注而给予对方弃牌压力才能获胜。

使用

要在扑克游戏中偷鸡,除了需要关注公共牌(或一些游戏的明牌)的走势,亦需要关注在翻牌前的下注,以估计对方手牌的强度,而其后的加注亦是否合理。同样地,偷鸡需要因应不同对手的风格而实行,例如面对较进取的玩家,偷鸡未必是较好的玩法,反而应使用其相反「揼鸡」[1](,直译「慢打」),即在自己拥有强劲牌面时,在下注时却示弱,令对方对自己的牌面信心更大以加大注码,从而获得较大回报。

在偷鸡时,需要关注的是潜在的对手,如果未弃牌的对手还剩不少,偷鸡是不可取的,因为对手拥有强牌而跟注的几率较大,因此较常在一对一时才会使用此策略。偷鸡时,必须配合明牌,若公共牌面的牌根本难以偷鸡,而自己却加注,对方作出轻易的跟注便令自己招致更大损失。例如牌面是杂牌(,直译「彩虹」),即牌为不同花时,手持较强牌的玩家便可减低对被花击败的惧怕,因此一些牌面是很难偷鸡的,需要配合技术。

此外,一些玩家亦会逆用偷鸡,例如在一些牌面中,估计对方有强劲牌面时,而自己却手持更强势的牌面,下注时却以奇怪的风格迷惑对方,令对方误算自己是偷鸡牌,从而跟注并获利。著名美国职业德州扑克玩家Tom Dwan在现金扑克中使用偷鸡及逆偷鸡均是处于世界顶尖的水平,由于下注风格灵活多变,令人难以捉摸,常令对方在其偷鸡时弃牌,以及其假装偷鸡时跟注。

文化

「偷鸡」一词是与英文扑克术语Bluff意义相同,但并非直译,Bluff可直接理解为「虚张声势」。而「偷鸡」一词在香港电影盛行赌博电影时代,已经大量使用。在经典电影《赌侠》中,赌侠陈刀仔(刘德华饰)因在与假扮赌侠的反派侯赛因(单立文饰)的话事啤赌局中「偷鸡」,假装自己有一条顺子,但因侯赛因安装了隐闭镜头而识穿对方,并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对白「想偷我鸡?」,一直广为流传,当中所指的偷鸡便是指陈刀仔在弱势时全押以图吓退对方。

其他游戏中的「偷鸡」

除了扑克外,亦有不少游戏含有偷鸡成分,例如桥牌Scrabble。在Scrabble中,玩家可以拼出一个似是而非的字,令对手不敢质疑 (代价是失去一个回合)而跳过,当然,若被质疑成功,自己会损失一个回合。

参考

  • David Sklansky. . Two Plus Two Publications. 1987. ISBN 1-880685-00-0.
  • David Sklansky. . Two Plus Two Publications. 2001. ISBN 1-880685-28-0.
  • David Sklansky and Mason Malmuth. . Two Plus Two Publications. 1988. ISBN 1-880685-22-1.
  • Dan Harrington and Bill Robertie. . Two Plus Two Publications. 2004. ISBN 1-880685-33-7.
  • Dan Harrington and Bill Robertie. . Two Plus Two Publications. 2005. ISBN 1-880685-35-3.
  • Bill Chen, Jerrod Ankenman. .
  1. 「揼」也用在其他俗语,如「揼波钟」即拖延时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