俵物

俵物(),是指煎海鼠(海参)、干鲍(鲍鱼)、鱼翅海产干货日本江户时代中国清朝贸易时的出口商品[1]。「俵」是用来装米装炭的草袋子,这些海产干货也用它来装,因为主要有三种海产,又称为「俵物三品()」[2]

由于俵物为中国菜中的高级食材,清朝对日本输入的需求与日俱增,时因日本与中国贸易丝绸汉方药药材,导致金、银、铜外流问题严重,因此日本国内在正德之治时颁布《海泊互市新例》,鼓励「俵物诸色」的出口(诸色是指黄铜器、镀金器、描金器、伊万里烧等)[1][3]:463。因为俵物的价格较高无法大量进货,清朝商人便会以昆布填充剩余的船舱空间,除此之外还有寒天鲣鱼干鱿鱼丝[4]

参考数据

  1. (繁体中文). 国立故宫博物院. [2018-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3).
  2. (繁体中文). 风传媒. 2015-07-15 [2018-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3).
  3. (繁体中文)郭成康, 张岂之, 王天有, 成崇德. . 台北市: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2. ISBN 9789571128696.
  4. (繁体中文)余致萱. .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2018-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