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
侯宝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男,满族镶蓝旗人[1],出生于天津,中国大陆相声表演艺术家,第六代相声演员。先学演京剧,后改说相声。1940年起,与郭启儒搭档,合演对口相声。侯宝林注重相声的理论研究,着有《相声溯源》、《相声艺术论集》等。他也是中国民主同盟成员[2]。
侯宝林 | ||||
---|---|---|---|---|
![]() | ||||
曲艺家 | ||||
国籍 | ![]() | |||
民族 | 满族 | |||
出生 | ![]() | 1917年11月29日|||
逝世 | 1993年2月4日![]() | (75岁)|||
职业 | 相声演员 | |||
语言 | 汉语 | |||
配偶 | 连秀贞;刘淑芳;王雅兰 | |||
儿女 | 儿子:侯耀中、侯耀华 侯耀文 女儿:侯耀茹、侯鑫 | |||
师承关系 | ||||
|
生平
自幼家境贫寒,1922年四岁时被养母的二哥张金斌(其舅舅)从天津乘坐火车送到北京地安门内大街织染局胡同其妹夫侯连达夫妇为义子,起名侯保麟(曾用名侯世荣)[3][4],侯宝林猜测自己是天津人。身为八旗子弟的养父侯连达在载涛府上当厨师,从懂事起,就饱尝了城市贫民生活的艰辛。12岁开始学艺,初学京剧,不久改习相声,先后拜常宝臣、朱阔泉为师。曾在北京天桥、鼓楼一带“撂地”演出。[1]
1938年侯连达失踪,朱阔泉收侯宝林为徒。10月,侯宝林与陕西巷卖粥的连老头的女儿连秀贞结婚。一子夭折。
1940年端午节左右,侯宝林来天津,正式在剧场和电台演出。1944年初,侯宝林与连秀贞离婚。1944年侯宝林的相声代替京韵大鼓攒底。在天津第二任妻子刘淑芳留下两个孩子,长子耀中、女儿耀茹。1946年与小其5岁的天津京剧名角王雅兰恋爱结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相声革新,1950年参加北京相声改进小组,创作反映建国后生活的作品。剔除旧相声糟粕,纯洁相声语言,提高相声艺术趣味和格调以便能迎合新的文化与政治环境。五十年代多次在怀仁堂为领导人演出。[5]1954年生侯咪咪,1962年夭折。[3]1955年参加中央广播说唱团,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大量相声节目,多次深入工厂、农村和全国各地演出,对扩大相声影响,提高相声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做出了贡献。1979年退出艺术舞台,专事曲艺理论研究,与其他曲艺工作者合著了《曲艺概论》《相声艺术论集》《相声溯源》等著作。1993年,侯宝林写的《毛主席听我说相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毛泽东与我”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5]
轶事
侯宝林晚年才承认自己的民族是满族,晚年参加北京满族同胞迎新年联欢会,并出席新建的满族自治县成立典礼。
作品
有作品集《侯宝林相声选》(1980年),其中有与其他人合作的相声新作,有经他加工、整理过的传统作品。代表作有:《婚姻与迷信》、《一贯道》、《妙手成患》、《夜行记》、《戏剧杂谈》、《戏剧与方言》、《改行》、《关公战秦琼》等。这些作品大多具有犀利的讽刺锋芒和强烈的艺术效果,为坚持相声积极反映现实生活,努力塑造人物形像,发挥讽刺艺术特长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艺术成就
侯宝林的相声风格清新、洒脱、含蓄、优美,追求寓庄于谐、意高味浓的美学境界。他艺术态度严肃、认真,舞台风度亲切、自然、朴实、大方,语言节奏清晰、明快,形体动作自然、和谐并强调酣畅和含蓄、知识和趣味、评论和形像的结合。他善于摹拟各种方言市声,摹拟各种类型人物的形态和多种戏曲流派的演唱风格。他的相声表演不仅为中国人民所熟悉与喜爱,也为一些国际人士所瞩目。1980年曾应邀赴日本访问,考察了日本民间喜剧艺术漫才、落语的情况。
家庭
参考资料
- . wenhui.whb.cn. [2022-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3).
- . [2016-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30).
- . www.chinanews.com.cn. [2023-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8).
- . www.nlc.cn. [2023-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8).
- . news.cctv.com. [2023-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9).
- . 2022-12-15.
- . www.zgysyjy.org.cn. [2023-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8).
- . [2015-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参考书目
- 《一户侯说》
- 《七嘴八舌侯家事儿》
外部链接
侯宝林在豆瓣的人物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从师 | 辈分 | 收徒 |
朱阔泉 | 宝 | 贾振良、黄铁良、杨紫阳、马季、胡必达、李文新、李维信、刘广英、刘祖法、姚振环、郭昌仪、殷培田、贾冀光、丁广泉、韩宁、康达夫、李如刚、师胜杰、吴兆南、董凤桐、于世猷(有争议)、郝爱民(有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