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頓·羅伊斯

卡桑德拉·麥金托什英語:1992年11月10日)是澳大利亞職業摔角選手。她以在世界摔角娛樂時期而聞名,並以「佩頓·羅伊斯」()為擂台名稱,曾與比莉·凱組成標誌雙子雙打團隊。

佩頓·羅伊斯
2018年2月的羅伊斯
本名卡桑德拉·麥金托什()[1][2]
出生 (1992-11-10) 1992年11月10日[1]
 新南威爾斯州悉尼[1]
居住地 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3]
配偶肖恩·斯皮爾斯2019年结婚)
職業摔角生涯
擂台名佩頓·羅伊斯(Peyton Royce)[1]
卡桑德拉(Cassandra)[4]
KC·卡西迪(KC Cassidy)[1]
身高[5]
體重[6]
場景澳大利亞雪梨[5]
教練麥迪遜·伊格爾斯[1]
長矛風暴[7]
出道日期2009年2月28日[6]

2009年2月,麥金托什在職業摔角女子聯盟(PWWA)上以KC·卡西迪的身份參加職業摔角比賽,[6] 並在獨立巡迴賽上晉升數年,成為一次PWA女子冠軍。麥金托什於2015年與WWE簽訂合約,並被分配到WWE位於佛羅里達州奧蘭多的發展品牌NXT[8]

早期生活

麥金托什出生於新南威爾斯州的雪梨,後來移居維多利亞州的墨爾本,然後移居加拿大亞伯達省卡加利,她在那裡接受了長矛風暴的培訓。[5] 在接受培訓之前,她擅長的是舞蹈。她和同樣是摔角選手的比莉·凱一起上了同一所中學韋斯菲爾茲體育高校[3][5] 麥金托什開始觀看摔角比賽是在她9歲時,並引用 艾迪·葛雷洛作為她成為職業摔角選手的靈感。[3]

職業摔角生涯

獨立巡迴賽(2009–2015)

2009年2月28日,麥金托什在職業摔角女子聯盟中以KC·卡西迪的身份首次亮相,與羅比·伊格爾斯(Robbie Eagles)聯手在男女混雙比賽中擊敗了麥迪遜·伊格爾斯和麥克·瓦盧布(Mike Valuable)。[6]在晉升的第二年,她在與潔西·麥凱的單打比賽中取得了勝利,除此之外還包括在PWWA冠軍賽中的失利。[6]2011年1月7日,她在冠軍賽中輸給了麥迪遜·伊格爾斯。[6]2011年6月20日,KC·卡西迪和泰尼爾·道施伍德擊敗了伊麗莎·史威(Eliza Sway)和夏扎·麥肯齊(Shazza McKenzie)。[9]而卡西迪在美國全女子摔角聯盟微光女運動員上,作為巴比·霍爾的雙打搭檔,有兩次的登場。她最初是在佛羅里達州宜博市舉行的微光摔角活動中預定作為蘇·永的對手,但後來成為瑞亞·奧蕾莉(Rhia O'Reilly)的替代對手。她還參加了澳大利亞職業摔角聯盟(Pro Wrestling Alliance Australia)、新視野職業摔角(New Horizons Pro Wrestling)、墨爾本城市摔角防暴城市摔角的活動。

NXT時期(2015–2018)

麥金托什於2014年8月接受了WWE的試用,並於2015年4月13日成為NXT培訓生。她於5月15日的NXT首次亮相,使用KC·卡西迪的擂台名進行首場比賽,輸給了NXT女子冠軍薩莎·班克斯。在7月22日的NXT中,麥金托什輸給了伊娃·馬里。8月7日,她獲得了新的擂台名佩頓·羅伊斯(Peyton Royce)。在12月9日的NXT輸給了NXT女子冠軍貝莉 (摔角手)。在2016年1月13日的NXT上,羅伊斯參加了決定NXT女子冠軍的頭號挑戰者比賽,最終由卡梅拉獲勝。

2018年的羅伊斯與其雙打搭檔比莉·凱

十月份,羅伊斯與比莉·凱結盟,後來與麗芙·摩根發生了爭執,兩人在單打比賽中攻擊並擊敗了摩根。這導致了在NXT TakeOver:多倫多上由6名女子組成的三對三團隊比賽,最終阿莉婭埃伯·穆和摩根擊敗了羅伊斯、凱和他們的搭檔索尼婭·德維爾。在12月底,凱和羅伊斯與NXT女子冠軍華名發生爭執,這導致了在2017年1月28日舉行的NXT TakeOver:聖安東尼奧的一場危機四伏戰,其中還包括妮基·克羅斯,最終羅伊斯和凱都未能獲得女子冠軍。此後不久,在二月底,羅伊斯在三方威脅戰中擊敗了埃伯·穆和麗芙·摩根再次獲得了挑戰女子冠軍的機會,但最終未能獲勝。

在接下來的一整年,羅伊斯繼續戰勝阿莉婭、莎拉·洛根魯比·洛特等競爭對手。在三方威脅戰中擊敗了麗芙·摩根和妮基·克羅斯後,在NXT TakeOver: WarGames參與了一場爭奪空缺的NXT女子冠軍頭銜的危機四伏戰,最終由埃伯·穆獲勝。12月,羅伊斯在無關頭銜的比賽中輸給了穆,這是她在NXT的最後一場比賽。羅伊斯於2018年4月8日在摔角狂熱34上首次亮相,與其他幾位NXT超級巨星一起參加摔角狂熱34上的首屆摔角狂熱女子多人混戰 ,在那裡她被莎拉·洛根淘汰。

標誌雙子時期(2018–2020)

標誌雙子打斷夏洛特·福萊爾的談話於SmackDown首次亮相

羅伊斯和凱(現在被稱為標誌雙子)於2018年4月10日在SmackDown LIVE首次亮相,打斷了SmackDown 女子冠軍夏洛特·福萊爾的談話並攻擊了夏洛特。而標誌雙子在SmackDown的首場雙打比賽,就贏了華名和貝基·林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羅伊斯參加了各種單打和雙打比賽,但都未能獲勝。8月,標誌雙子與娜奧米發生了爭執,兩人在單打比賽中擊敗了她。最終,娜奧米與華名聯手,但在10月6日於羅伊斯的家鄉澳大利亞舉行的WWE超級攤牌中敗給了標誌雙子。三個星期後,羅伊斯和凱都參加了WWE的第一個全女性付費收看節目「Evolution」,爭奪未來挑戰女子冠軍的機會,但成為最先被淘汰的兩人。

2019年1月27日,凱和羅伊斯分別參加了他們的第一場皇家大戰,分別是第7個和第9個進場,他們設法淘汰了妮基·克羅斯,隨後被蕾西·伊凡斯淘汰。在2月17日的行刑室鐵籠戰上,標誌雙子參加了首屆爭奪WWE女子雙打冠軍的行刑室鐵籠戰雙打比賽,最終由薩莎·班克斯和貝莉獲勝。3月,標誌雙子與班克斯和貝莉發生了爭執,她們在一場無關頭銜的比賽中贏得了這場比賽。由於她們的勝利,她們(和另外兩組雙打團隊)獲得了在摔角狂熱35上挑戰班克斯和貝莉的機會。在4月7日舉行的摔角狂熱危機四伏戰上,由於凱擊敗了貝莉,讓標誌雙子贏得了這場比賽,首次贏得了女子雙打冠軍。在8月5日的Raw上,標誌雙子在危機四伏戰中輸給阿歷薩·布利斯和妮基·克羅斯,無法持續衛冕冠軍頭銜。

個人生活

她於2019年8月與同樣是摔角選手的肖恩·斯皮爾斯結婚。[10][11][12]

冠軍經歷及成就

參考資料

  1. Laprade, Patric. . Slam! Sports. Canadian Online Explorer. 2018-04-20 [2020-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3) (英语).
  2. Peyton Royce [@PeytonRoyceWWE]. (推文). 2020-02-22 [2020-02-26] Twitter (英语).
  3. Bobby, Melok. . WWE. 2015-06-11 [2020-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8) (英语).
  4. Namako, Jason. . WrestleView. 2015-07-22 [2020-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5) (英语). Eva Marie def. Cassie by pinfall with the Sliced Red (Sliced Bread #2).
  5. . WWE. [2020-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9) (英语).
  6. . Online World of Wrestling. [2020-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英语).
  7. Johnson, Mike. . PWInsider. 2015-04-13 [2020-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9) (英语).
  8. WWE.com, Staff. . WWE.com. 2015-04-10 [2020-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4) (英语).
  9. . [202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7) (英语).
  10. DeAnge, Dominic. . Wrestlezone. 2019-06-12 [2020-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3) (英语).
  11. . WWE. [2020-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英语).
  12. Johnson, Mike. . www.pwinsider.com. 2019-08-26 [2020-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0) (英语).
  13. Simon, Leo Brown. . WrestleView. 2014-11-20 [2020-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7) (英语).
  14. . 2014-11-20 [2020-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4) (英语).
  15. . Medio Tiempo. 2017-11-02 [2020-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西班牙语).
  16. Barrasso, Justin. . SI.com. 2018-12-28 [2020-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3) (英语).
  17. . WWE. [2020-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7) (英语).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佩頓·羅伊斯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