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传坤
何传坤(1945年1月16日—2015年4月30日),台湾人类学者,曾任国立清华大学、辅仁大学,以及东海大学教授。
何传坤 | |
---|---|
出生 | ![]() | 1945年1月16日
逝世 | 2015年4月30日![]() | (70岁)
死因 | 失足 |
国籍 | ![]() |
教育程度 |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人类学 博士(1985年)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人类学 硕士(1977年)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 理学学士(1971年) |
配偶 | 陈洁明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 动物考古学 民族考古学 博物馆人类学 生物人类学 世界文化遗产学 |
论文 |
|
博士导师 | 格罗弗·克兰茨 |
生平
何传坤祖籍山东文登[1],出生于朝鲜半岛大邱市[1],是韩国华侨[2] 。何氏后来到台湾就读台湾大学医学系,然而几年后转入人类学系。1971年,何传坤自台湾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攻读人类学,并在该校取得硕、博士。
职业生涯
何传坤取得博士学历后,返台从事研究及教育工作。1993年1月,何传坤进入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服务,并于1998年起担任人类学组主任。任内对于台湾中部的史前文化进行深入的发掘及研究,包含鱼寮遗址、惠来遗址、中社遗址、南势坑遗址、大马璘遗址、水蛙窟遗址、营埔遗址、鹿寮遗址、古笨港遗址,以及玉山国家公园遗址等等。何传坤也曾推动台湾更新世动物化石的研究,促使两岸学者开始关注并进行澎湖海沟及左镇动物化石的研究[3]。
参考文献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http://www.fudanpress.com/. [2016-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2).
- . blog.udn.com. [2016-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4).
- 张钧翔. (PDF). 科博馆讯. 2015-06, (331) [2016-08-02].
- 姜翔; 洪美秀. . 自由时报. 2015-05-01 [2016-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