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納德·馮·古登
約翰·伯納德·阿洛伊斯·馮·古登(Bernhard von Gudden,1824年6月7日—1886年6月13日)是一位出生於德國克萊韋(Kleve)的神經解剖學家及精神病醫生。
1848年他從哈雷-維滕貝格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隨後在西格堡(Siegburg)的一家精神病院實習,師從卡爾·維根·馬克西米利安·雅可比(Carl Wigand Maximilian Jacobi,1775-1858)。1851年至1855年他作爲一位精神病醫生在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威廉·羅勒(Christian Friedrich Wilhelm Roller,1802-1878)的指導下在巴登伊麗瑙(Illenau)的一所精神病院工作。他在1855年至1869年擔任位於韋爾內克(Werneck)的下法蘭克尼亞國家精神病院(Unterfränkische Landes-Irrenanstalt)的主任。1869年他被任命爲波克羅次立(Burghölzli)醫院的主任及蘇黎世大學的精神病學教授。1827年他被任命爲Obermedicinalrath及位於慕尼黑的上巴伐利亞地區精神病院(Upper Bavarian Kreis-Irrenanstalt)主任。不久後擔任慕尼黑大學的精神病學教授。
古登在神經解剖學領域作出了很多貢獻,特別是在映射並描述腦神經及視束(optic nerve)網絡的通道、鏈結、起止及其神經解剖中心的工作。爲了紀念他,視束連合(commissural)纖維又叫做古登連合,同時他開發出一種特殊薄片切片機(microtome)用於腦切片的病理研究。他的一些著名的學生及助手包括埃米爾·克雷珀林、弗朗茨·尼氏(1860-1919)、奥古斯特·福雷尔(1848-1931)、西熱貝爾·約瑟夫·瑪麗亞·甘瑟(Sigbert Josef Maria Ganser,1853-1931)及奧斯卡·帕尼扎(Oskar Panizza,1853-1921)。
作爲精神病院主任,古登贊成非約束性的政策,對精神病患者的人道對待,病人中的社會交往及受過良好訓練的醫療團隊。對於19世紀的精神病的治療這是一種新穎的觀點,如果談不上革命性的話。古登在德國是受人尊敬的精神病醫生,他還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私人內科醫生。1886年6月13日,路德維希和古登的屍體於晚上11:30在施坦貝爾格湖岸附近水域被發現,據稱是溺死,也有可能是他殺。至今關於他們死亡的細節仍是一個謎。
古登死後,他的著作被他的女婿,同時也是一位精神病學家,休伯特·馮·格拉賽(Hubert von Grashey,1839-1914)收集並編撰後於1889年以《伯納德·馮·古登收集並留下的論文》(Bernhard von Gudden's gesammelte und hinterlassene Abhandlungen)爲名出版。
部分著作
- Beiträge zur Lehre von den Scabies (1863年第二版) - 對疥瘡理論的貢獻
- Experimentaluntersuchungen über das peripherische und centrale Nervensystem. Archiv für Psychiatrie und Nervenkrankheiten, Berlin, 1870; 2: 693-723. - 對外周及中樞神經系統的實驗研究。
- Ueber die Kreuzung der Fasern in Chiasma nervorum optici. in Albrecht von Graefe's Archiv für Ophthalmologie, Berlin, 1874, 2 Abth., 20: 249-268; in Albrecht von Graefe's Archiv für Ophthalmologie, Berlin, 1879, 1 Abth., 25, 1-56.
- Experimentelle Untersuchungen über das Schädelwachstum (1874) - 頭骨生長的實驗研究。
相關的名字命名
參考
- 美國精神病學雜誌(英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約翰·伯納德·阿洛伊斯·馮·古登(英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傑出的神經科學家他們的生活及工作」(英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卡爾揚·B·巴特查里亞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