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影之石

人影之石英語:[1])是位於日本廣島市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的展品。這塊石頭據稱是座落在住友銀行廣島支店前的入口處,在原子彈投下後,一位人們稱之為「死之人影」的人[2],坐在那裡的影子所留下的痕跡。

「人影之石」/ 1946年10月,由松重美人拍攝。為了展示這是一個階梯,還特別拍攝記者的腳與其一起出現在照片中。這張圖片現在與實物一同在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展出。

概要

根據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的解釋,人影之石是一個等待住友銀行開店前,坐在石階上的人,在原子彈爆炸時被曝露後留下的遺跡。[3]原爆的熱輻射將石階表面燒白,只留下人的影子。然而,在2000年,由奈良文化财研究所埋蔵文化財中心進行的調查中,發現影子部分變黑是由於附著物造成的。[4]

戰後很長一段時間,這塊石頭被稱為「原爆名所」,並且銀行也竭盡所能保護它。1971年銀行重建時,影子部分被切割下來捐贈給和平資料館。[2][5]切割後的石頭大小在移至資料館時,水平部分面積約3.3平方公尺,垂直高度約2公尺。[5]

在移至資料館之前,由於風化作用等原因,石階的人影變得較為淡薄。因此,1975年4月,該館開始研究修復方法[6],並於1991年正式開始了保存方法研究。[7]目前該物件在館舍展示時,已用玻璃圍起來。[8][9]

據稱在石階上坐著的這名人物,可能在原爆瞬間時直接死亡,或是當場倒下而無法逃脫而死。[3][10]有目擊者表示在被爆前目擊到該人物坐在銀行前,也有一位前士兵證言說見到了該人物的遺體[5],但目前並未確定身份。[11]截至2016年,和平資料館的說明中寫著「有幾個家庭表示這可能是他們的親人」。一度有著「越智光子」這名42歲的被爆受害者女性的名字出現在和平資料館的說明中,所以也有資料認定她可能就是那一位人物。

沿革

住友銀行廣島支店

人影之石原本位於距離原爆點260公尺處的住友銀行廣島支店前的石階。該地現在位於廣島市中區紙屋町1丁目,即三井住友銀行廣島支店。[12]

該建築物始建於1928年,設計者為住友工作部(現為日建设计)的竹腰健造,施工則由大林組負責。[13]建築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樓高地上4層地下1層,前三層有挑高空間,1樓包含經營和接待室、金庫室,4樓則設有會議室、食堂和租房間,地下層則是鍋爐室。[13][14]。建築落成前一年,同地區的興業銀行本店(現為廣島銀行本店)亦開始建造,並以罗马风格為特色,正面有雕形大拱門。 然而1945年8月6日的原子彈爆炸,雖然整體結構並未倒塌,但建築內部卻遭受嚴重損害。[14]幸運的是,金庫室未受損,財物如現金和存摺得以保留。據報導,銀行內的文件甚至被爆風吹散到沼田町伴地區。

據住友銀行公佈,當時広島支店和東松原支店共有約58名員工[14]。在原爆當天,該支店仍繼續經營日常業務,大部分員工都在上班途中。受原爆影響的人數共計29人死亡(包括店內和在途中的員工)[14],約40人受傷,無人失蹤[14]。在廣島支店內受原爆影響的員工中,部分人因疏散後幾天後受到輻射傷害而死亡,也有一些人存活下來,一直在住友銀行工作直至退休。由於建築位置的特殊原因,爆炸後許多行人躲進銀行避難,據說甚至有不少外來屍體被安置在銀行內。[14]

戰後,銀行業務恢復後,廣島支店的入口影子成為明顯展現原爆影響的「原爆名所」[15],並被稱為「死之人影」[2][16]。為保護這個重要的歷史遺跡,住友銀行於1959年設置圍欄[17],1967年進行了加固玻璃以防劣化。[2][5][16]

1971年,住友銀行廣島支店進行重建工程,並切割下影子部分捐贈給和平資料館。[2][5]

人體蒸發理論

根據資料館的志願者所述,曾聽到一些來廣島旅遊的孩子們說,被原爆的人在爆心地直接受到閃光時會瞬間蒸發消失[18]。在1971年出版的廣島市官方《廣島原爆戰災誌》中,也有類似的表述[18]

根據原文所述,爆心地半徑500米以內的地區幾乎是蒸發性即死的環境,屍體和骨片幾乎找不到蹤跡,所有的物體都被燒成白色灰燼且毀壞,無法辨認原來的形態。
広島市, 広島原爆戦災誌 第2巻[19]

根據《廣島原爆戰災誌》第2卷所述,距離爆心地半徑500米以內的地區幾乎都接近蒸發性即死,屍體和骨頭幾乎找不到蹤跡,所有的物體都被燒成白色灰燼。關於「人影之石」,也有類似的說法,稱「在『人影的石』前的人在瞬間蒸發消失了」[18][20]

在2005年,英國廣播公司製作的紀錄片《廣島:BBC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中,展示了石階上坐著的男子在閃光時留下煙霧並蒸發的情景,這採用電腦生成的[21]。然而,人體蒸發的說法在醫學上被否定。原爆導致爆心地附近地表溫度估計達到3000至4000度,即使是受高溫熱輻射的影響,人體的骨骼和碳化組織仍然會殘留,不會蒸發。而且即使考慮放射線的影響,皮膚即使發炎或極度受損也不會蒸發,而是可能形成潰瘍。因此,可能是遺體被吹飛到其他地方,或者最初殘留的遺體被清理走了[18]

另見

參考文獻

  1. . 広島平和記念資料館. [2017-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4) (英語).
  2. . 中国新聞. 2004-03-22 [2017-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7).
  3. . 廣島平和記念資料館. [2017-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4).
  4. . ヒロシマピースメディア. [2017-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7).
  5. . ヒロシマピースメディア. [2017-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7).
  6. . ヒロシマピースメディア. [2017-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7).
  7. . ヒロシマピースメディア. [2017-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7).
  8. . 毎日新聞. 2015-12-12 [2017-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1) (日语).
  9. . NEWSポストセブン. 2016-05-25 [2017-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1).
  10. . 広島平和記念資料館. [2017-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9).
  11. . 中国新聞. 1997-08-02 [2017-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7).
  12. 原本在廣島市的中島本町經營,但後來在這個地方建造了新的總部並遷移過來。。被爆建造物調査委員会『ヒロシマの被爆建造物は語る』廣島平和記念資料館、1996年、p.44。
  13. 李明; 石丸紀興. . 日本建築学会計画系論文集 (日本建築学会). 2006, 71: 197-204 [2017-06-15]. doi:10.3130/aija.71.197_4.
  14. 廣島市役所. (PDF) 3巻. 広島市役所. 2005: 149-152 [1971] [2017-06-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7-17).
  15. . 中国新聞. 2007-04-30 [2017-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7).
  16. . 時事通信. [2017-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7).
  17. . 協同組合DDK. 2013-08 [2017-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0).
  18. . ヒロシマピースメディア. [2017-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2).
  19. 廣島市役所. (PDF) 2巻. 廣島市役所. 2005: 5 [1971] [2017-06-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7-17).
  20. 1994年の参議院厚生委員会でも、高桑栄松による発言として、人影の石について「あっと思ったら蒸発して、いない、人影だけが残っていた」との発言がある。. 国会会議録検索システム. 國立國會圖書館. [2017-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6).
  21. BBC Studios. . 2007-07-25 [2022-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3).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