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下皱襞
乳房下皱襞(英語:,簡稱 IMF),是人體乳房下方和胸廓連接之處,以美容學的觀點,乳房下皱襞是乳房美感中很重要的一部份,在一些乳房手術中需列入考慮[1][2]。
乳房下皱襞 | |
---|---|
成年女性乳房的截面 | |
标识字符 | |
FMA | FMA:62109、55265 |
《解剖學術語》 |
在組織學的觀點,乳房下皱襞是固有的皮膚組織,由規則排列的膠原蛋白組成,由特定的淺筋膜系統支撐[3]。乳房下皱襞就在當淺筋膜和乳房的筋膜系統交界的地方[1]。
持有乳房下皺襞韌帶學說觀點的學者們,認為乳房下皺襞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局部的韌帶結構導致的[4],而非韌帶學說派的學者則認為此纖維組織不符合韌帶的定義,不屬於韌帶組織[5]。
重建手術
使用自體脂肪填充,進行乳房體再造的患者,容易發生乳房基底部過寬的現象,IMF會變淺或消失,造成扇形外觀,存在着自然度欠佳的缺點。有臨床研究就使用了星狀皮瓣結合乳房真皮脂肪瓣法再造乳頭,並且聯合抽吸成型術,進行IMF重建手術,結果發現再造乳房的美觀度達到最佳,沒有發生顯著的併發症,可以獲得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5]。
參考資料
- G. Querci della Rovere. . 2004. ISBN 1-84184-351-2.
- Jincai Fan, Edoardo Raposio, Jiping Wang, Rolf E. A. Nordström. .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2002-5, 26 (3): 219–222 [2019-05-26]. ISSN 0364-216X. PMID 12140704. doi:10.1007/s00266-002-1477-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S. Boutros, M. Kattash, A. Wienfeld, E. Yuksel, S. Baer, S. Shenaq. .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1998-9, 102 (4): 1030–1033 [2019-05-26]. ISSN 0032-1052. PMID 9734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肖麗. . 中國醫療美容. 2013, 3 (3): 45、48.
- 宋延剛; 李發成; 黃桂林. . 首都醫科大學學報. 2019, 40 (4): 656–66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