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式艦上戰鬥機
九五式艦上戰鬥機是日本中島飛機所研製九O式艦上戰鬥機的改良型,最主要是改用更大馬力的中島光一型發動機(730匹馬力),因此兩者外表很相似,只是九五式的發動機罩大一些。此外,此型戰鬥機是日本海軍最後的雙翼戰鬥機也是最後一種中島飛機出品的艦載戰鬥機。
A4N九五式艦上戰鬥機 | |
---|---|
类型 | 艦載戰鬥機 |
原产国 | 日本 |
制造商 | 中島飛機 |
首飞 | 1934年 |
起役日期 | 1936年 |
主要用户 | 日本帝國海軍 |
制造数量 | 221架 |
基本資料
- 全長:6.64米
- 翼展:10米
- 空重:1,307公斤
- 發動機:中島光一型氣冷式發動機(730匹馬力)
- 最快時速:352公里/小時
- 航程:850公里
- 昇限:7,740米
- 翼載:76公斤/平方米
- 爬昇能力:由平地到3000米高空需時3分30秒
- 武裝:機首兩挺7.7毫米口徑機槍
實戰
由於九五式艦上戰鬥機是1935年被日本軍方採用,這年是日本皇紀2595年,九五式之名由此而來,但由於中島在發動機生產方面有所延誤,延遲至1936年1月才交給部隊服役,這時三菱重工的九六式艦載戰鬥機已差不多完成,因此九五式作為海軍主力戰鬥機的時間不長。和九六式相比,兩者格鬥性能差不多但九六式卻比之更快,而且和中國空軍主力的霍克三相比也處於劣勢,可說一出場已落伍。
中日戰爭開始時日本航空母艦都未部署九五式,只有作為陸基戰鬥機配屬於第12和第15航空戰隊參加對上海和南京等地的空戰,一直到1937年底龍驤號航空母艦才配備24架九五式投入對山東和廣東的空戰,正如先前所言,九五式和中國戰機相比甚至還有些落後,而且武裝與防禦貧弱,因此表現欠佳,唯一稱得上「見報戰果」是在1937年12月12日,9架九五式和另外15架日本海軍飛機聯手攻擊在長江的四艘船隻,其中兩艘船沉沒其餘嚴重受損,但原來這是美國船隻而非中國,事件造成三名美國人死亡43人受傷,有份參與這次「柏奈號事件」的日軍飛行員都受到處分以平息美國人的憤怒。由1937年9月開始,九五式漸被九六式取代,之後九五式只作為教練機使用直至戰爭結束。
日本陸軍九五式戰鬥機
需要指出的是當時日本皇軍有兩種九五式戰鬥機,另一種是陸軍的九五式戰鬥機,因為兩者都是在日本皇紀2595年(1935年)被採用,陸軍九五式是川崎重工的水冷式發動機戰鬥機,為了區分兩者,海軍的九五式要加上「艦上」兩字。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