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岛与志雄

丰岛与志雄日语: Toyoshima Yoshio */?1890年11月27日—1955年6月18日),日本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法政大学名誉教授。日本艺术院会員。

丰岛与志雄
出生(1890-11-27)1890年11月27日
福冈县下座郡福田村
逝世1955年6月18日(1955歲—06—18)(77歲)
東京都文京区
国籍 日本
母校東京帝国大学
职业作家
活跃时期1914年-1955年

丰岛与志雄生前热心于日中友好及和平运动,曾多次访华,先后担任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顾问等职务[1]

生平

明治23年11月27日生于福冈县下座郡福田村。在当地读小学。14岁时开始寄居在母亲的老家福冈,在福冈县立中学修猷館学习,5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2]。之后赴东京,在舊制第一高等學校深造,1912年考入東京帝国大学,专注学习法国文学,开始发表作品。1914年,与山本有三芥川龙之介等人创办第三次《新思潮》杂志,发表处女作《湖水和他们》[3]。1915年毕业。1917年为了维持生活,翻译了雨果的《悲惨世界》,大获好评,成为畅销书。

1923年成为法政大学法文学部教授。1925年重新开始创作活动。1932年成为明治大学文艺科教授。1934年,由于和法政大学的野上豊一郎、森田草平等人产生矛盾,而被解雇。1936年成为河出书房的編集顾问。1938年重新受聘为法政大学教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致力于恢复重建日本笔会,并于1947年当选干事长。1949年,不再担任教授,转而成为法政大学名誉教授。同年成为日本艺术院会員。

1952年出版译著《约翰·克利斯朵夫》。1955年在東京都文京区千駄木的家中去世[4]

作品

代表作有《苏生》(1918)、《旷野》(1923)、《丑角》(1934)、《浊酒幻想》(1952)等。他的小说注重理性结构与诗意,带有心理主义色彩,与私小说恰好形成鲜明对比[5]

参考文献

  1. . 人民日报. 1955年6月19日: 第4版.
  2. . 福岡県朝倉市. [2019-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3) (日语).
  3. . 小学館. 1989年 (日语).
  4. 岩井寛. . 東京堂出版. 1997年: 第225頁.
  5. 王逢振等 (编). . 译林出版社. 1998年: 第26页. ISBN 9787805678955.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