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
中正是中国古代职官名。秦朝末年陈胜自立,首次设置「中正」,负责监察群臣。[1][2]三国曹魏时以陈群之议创建九品中正制,「中正」为二品中央官,访评州郡人士,由各地大小「中正」襄助,将人才分成九品,从此人才选拔权力收归中央。[2][3][4][5][6]:44
名称出处
典故出自《易经》豫卦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7]:34。中正也是中华民国前总统蒋中正的名字[8]:15,在现代台湾常用于命名道路、地区、设施及学校,以表纪念。
参考数据
- 《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
- . 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国家教育研究院. [2023-10-08] (中文(台湾)).
- 《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 《唐语林.卷二.文学》:「中正,乡曲之表也。藻别人物,知其乡中贤愚出处。」
- 《宋书》卷94: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
- 钱穆. . 香港: 人生出版社.
- 中国第二历史文件馆 (编). . 北京: 文件出版社. 1992.
- 师永刚、张凡编着. .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075-3447-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