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革命同盟
由来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国共冲突加剧。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的周恩来提议由部分中共党员、国民党左派以及一些在国民政府中担任较高幕僚职务的亲共人士,组织成立一个外围政治组织,目的是:[1]与各方面的党外人士联络,贯彻抗日统一战线;建立了解国民党内部动向的信息渠道。
1941年8月,由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谋划,王昆仑、许宝驹、王炳南等人参与,在屈武暂住的重庆领事巷十号康心之公馆召开成立会议,参加者共有十八人(以姓氏笔画为序:王昆仑、王炳南、邓初民、刘仲容、许宝驹、许宝骙、阳翰笙、闵刚侯、吴茂荪、侯外庐、屈武、阎宝航、高崇民、郭春涛、梁蔼然、赖亚力、曹孟君、谭惕吾),推选王昆仑、许宝驹为主要负责人[2]。成立的时候,起名“中国民族大众同盟”,一年后改为“中国民主革命同盟”。逐步发展到200余人,在重庆、北平、上海、南京、西安、成都建立了组织,开展工作。
1949年9月17日,“小民革”中央负责人王昆仑、王炳南等7人代表“小民革”发表《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结束声明》,在新政协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散发,正式结束了“小民革”。随后,王昆仑、许宝驹、阎宝航等原“小民革”负责人分别作为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新政协,其大部分成员参加了中国新政治学会。[3]
按照1984年7月中央组织部《关于我党在白区直接领导的部分组织、团体成员参加革命工作时间问题的通知》(组通字[1984]22号)文件,凡参加“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的正式盟员,一直坚持革命工作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从入盟时算起。
參考文獻
- 黄晓东,张荣祥主编. . 重庆:重庆出版社. 2013.06: 329. ISBN 978-7-229-06351-1.
- 民革中央宣传部编. . 北京:团结出版社. 2015.02: 96. ISBN 978-7-5126-2215-9.
- . [2018-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