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
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英语:Shanghai General Works Board)是晚清上海于1905年成立的一个由绅商主持的自治组织,其名称的“工程局”得名于上海公共租界的自治市政机构工部局。总工程局是上海第一个华人地方自治组织,是上海地方自治的起点,也是中国第一个市政议会组织。[1]其职权仅限于上海城厢内外的城市区域。[2]
1905年,篱怀珠、李平书、叶佳棠、姚文枏、莫锡纶等五位士绅,向上海道台请求设立该组织,获得道台赞同。于是在该年11月正式成立。[3]
其组织包括两部分,一是负责决议的议会,以及负责运行的参事会。议会有33个议员,包括议长一人,成员由知县从各产业的会馆、公所代表、各善堂、书院的董事中选出。[3]
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的设立,代表上海绅商从晚清以来实际参与各种市政事务,转变为由政府认可的公共权力。
1909年1月,清朝通过了相关法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于是按规定改组为上海城自治公所,但主要的组织和成员变化不大。[4]1911年11月,上海城自治公所改组为上海市政厅。1914年3月,上海市政厅停办[5]。有观点认为,从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成立至上海市政厅停办这段时间为「上海地方自治运动」。[6]
参考文献
- William T. Rowe, China's Last Empire: The Great Qing(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213
- 薛理勇着,街道背后 海上地名寻踪(续篇),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01,第41页
- 小滨正子着、葛涛译《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页30。
- 《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页30-31
- (PDF).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1-02-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11-05).
- . 史林. [2022-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