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九

三六九(“369”,闽南语白话字:Saⁿ-la̍k-káu、罗马化:Salakau),是一个以新加坡为基地的秘密结社。数字“3”、“6”和“9”加起来是“18”,“18”曾是一个老帮派的名字;这个数字源自少林寺十八罗汉。作为该国最古老、最著名的地下帮派之一,他们以参与的非法活动,例如毒麻药交易、敲诈勒索、卖淫白领犯罪为着——他们的许多成员因暴力袭击和发起骚乱经常进出监狱。他们有个著名的闽南语帮派口号,通常以高科技舞曲伴奏。新加坡导演陈子谦在自己执导的青少年黑帮电影《15》内加入了这个口号,尽管明示该帮派的片段已被删去[1]

三六九
创建地点 新加坡
活跃年代1970年代–至今
活动范围 新加坡
种族特点主要为华人以及一些马来人印度人
犯罪活动
  • 毒品交易
  • 敲诈勒索
  • 卖淫
  • 白领犯罪
  • 三六九亦有从事合法商业活动

历史

三六九在1970年代初期至1980年代后期经常袭击敌对帮派、争夺地盘。在放宽了仅限华人入社的规定后,三六九从印度和马来社群招募了许多成员。据报导,在1970年代,马来人的急剧减少和华人人口的增加致使马来帮派变得更小、结构变差,更多马来人因此在迪斯科舞厅的茶舞中被介绍给帮派成员后加入三六九[2]

三六九也从毒品、勒索、卖淫、白领犯罪和一些合法商业活动中获利。三六九对例如“三空三”帮派(白话字:Saⁿ-khòng-saⁿ、罗马化:Sakongsa,意译:303)、“Omega”帮派和“18 SYH”帮派等敌对帮派的袭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警方在1980年代初期严打帮派活动,随着许多帮派领导人被判入狱,帮派战争戛然而止。许多其他臭名昭著的“头目”也已逃到邻国或在帮派袭击中丧生。1990年代,一些“伪街头帮派”的青少年因觉得与三六九攀上关系“很酷”而声称自己为三六九成员,但他们实际上没有从事像真正的三六九帮派那样的暴力活动[3];1993年,至少有九个独立的青少年团伙自称为“三六九”[4]。然而,在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随着许多被监禁的领导人获释,该团伙重获了力量,其中一些成员成功地从各领地中吓跑了许多敌对势力。帮派袭击再次变得普遍,暴乱事件激增。涉及帮派袭击和骚乱的谋杀案件稳步增加,警方因而又增加了对帮派的打击。新加坡警察秘密社团分部(Secret Society Branch,SSB)将大部分资源用于制止帮派暴力,并设法阻止了相当多的成员。帮派暴力慢慢地但肯定地消退了,许多成员也被关进了监狱。

执法

由于新加坡警察部队对三六九的帮派网络有了更好的了解并拥有足够的资源,其帮派活动已大大减少。近年来,警察部队的秘密社团分部(SSB)一直在努力控制秘密社团活动。SSB定期对夜总会和已知为帮派领地的公共场所进行突击搜查或检查,以阻止任何潜在的罪犯。根据新加坡刑法,被认定为非法社团成员的人可被判处最高三年监禁和5000新元的罚款。在新加坡任何非法社团中具有重要领导和权威的人的刑期通常会增加一倍甚至三倍(律法上规定监禁最高五年)[5]

事件

U-18球员杀害事件

2001年5月31日,在庆祝其中一名成员的18岁生日后,八名年龄介于18至21岁的三六九马来裔男性成员决定对在驳船码头漫游的敌对帮派“三空三”(303)发动突击。该团伙后来发现三名马来青少年在驳船码头散步,并推测这些年轻人是三空三的成员,他们在21岁的帮派头目 Norhisham bin Mohamad Dahlan(生于1980年5月18日)的领导下,前往袭击这三名青年并开始严重殴打其中一人,导致这名不幸的少年死亡,而另外两名男孩(其中一名被帮派成员刺伤后背)设法逃跑并报警。尸检结果显示,男孩总共被刺了13刀,脖子和胸部有两处不同的致命刀伤。

三六九团伙袭击的三名少年实际上并不是帮派成员,而是被误认的国家U-18足球队员。被杀害的受害者被确定为17岁的Sulaiman bin Hashim,他是球队的前锋,而另外两人是他的朋友,Muhammad Shariff bin Abdul Samat(也称为Shariff Abdul Samat)和Mohammed Imran bin Mohammed Ali, 均为 17岁。Sulaiman罹难时距离他的18岁生日仅剩五天。在2001年5月至2002年6月的一年多时间里,警方成功逮捕了8名袭击者中的6名(包括帮派头目 Norhisham),他们都被指控犯有谋杀罪,而其余两人(被确认为 Muhammad Syamsul Ariffin bin Brahim和 Sharulhawzi bin Ramly)分别逃离新加坡,至今仍逍遥法外[6]

被捕的六名成员最终被判犯有较轻的骚乱罪,自愿造成严重伤害和不构成谋杀的过失杀人罪。其中五人(包括 Norhisham)被判处3至10年的有期徒刑和6至16下的鞭刑[7][8][9],而第六名成员 Muhamad Hasik bin Sahar 被判处与他的其他五名同案被告相比最严厉的无期徒刑和16下的鞭刑[10][11][12]

白沙乐怡度假村事件

2010年10月30日,19岁学生黄伟杰在与三六九团伙的斗殴中受伤[13][14]。他被带到医院后在医院被宣布死亡[15]。12名青年随后被捕并被判处鞭刑和监禁,其中5人因参与袭击而被指控犯有过失杀人罪[16]

武吉班让事件

2010年11月8日,七名青年在武吉班让被一群挥舞帕朗刀的男子反复袭击,事件疑似为与帮派有关。受害者年龄介于14至20岁,他们分别在两起独立事件中遭到袭击。第一起事件的受害者是一名20岁的助理技师,他的背部和腿部均被砍伤。第二起事件的受害者是一群被袭击者包围的20名青年。在这两起事件中,袭击者首先询问受害者是否来自一个名为“北海堂”(罗马化:Pak Hai Tong)的社团。受害者在否认与该组织有关联后便被袭击。袭击者在逃离现场前高喊“Salakau”。袭击者留下了当时15岁的 Brandon Lim Qian Da,因舌头被切断而入院,而第二次袭击中的六人因受伤接受了门诊治疗[17]

无人机走私毒品

2020年,两名三六九成员因使用无人机从新加坡向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走私非法毒品而被马来西亚警方逮捕。被捕者被称为“Boy Setan”和他的女友[18][19]。另外两人因涉嫌参与走私毒品活动,于翌日在跟进行动中被捕[20][21][22]

参考文献

  1. Ooi Boon, Tan (18 May 1993). "The name game : from sports teams and rock bands to secret societies". Straits Times
  2. Ooi Boon, Tan (10 April 1993). "Malay youths joining Chinese gangs". Straits Times
  3. Teo, Ginnie and Phuan, William (20 July 1997). "The 'bluff gangsters'". Straits Times
  4. . Singapore Statutes Online. 新加坡政府. [2022-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30) (英语).
  5. . meWATCH. [2020-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9).
  6. . Corpun. [12 June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8).
  7. . Corpun. [20 Octo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8).
  8. . The Star. [20 Octo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8).
  9. . National Library Board. [24 June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8).
  10. (PDF). Supreme Court Judgements. [2020-05-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21).
  11. . Corpun. [23 June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8).
  12. migration. . The Straits Times. 23 February 2014 [2019-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August 2019) (英语).
  13. . www.asiaone.com. [2019-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August 2019).
  14. . www.asiaone.com. [2019-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 January 2019).
  15. Saturday, AsiaOne; Sep 08; 2012. . www.asiaone.com. [2019-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September 2018).
  16. "Youths attacked by '369' gang member 存盘,存档日期12 November 2010." AsiaOne News
  17. . The Star. [202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英语).
  18. Nordin, Remar Bin. . The Star. [202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英语).
  19.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20-06-22 [202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8) (英语).
  20. . CNA. [202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3) (英语).
  21. Hammim, Rizalman. . NST Online. 2020-06-24 [202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31)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