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计划
背景
香港第四任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于2011年2月23日发表2011年至2012年度财政预算案,当中提出仿照2008年至2009财政年度的其中一项措施,但不设收入上限向所有市民的强积金户口一次性注入6,000港元,以加强市民退休后的保障,预计耗资240亿港元[1]。然而,此项措施遭到不少市民非议,主要是因为市民认为「远水不能救近火」,以及强积金制度本身存在管理费过高的问题[2]。不少议员,包括亲建制派的议员,均要求修改有关计划,让市民可以直接得到政府的注资。3月2日,曾俊华宣布改为向年满18岁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一次性发放6,000港元,预计耗资360亿港元。这种直接派发现金予市民的计划,乃香港开端口以来首次,被《明报》批评为「破坏当局一直所奉行的谨慎理财原则」[3]。
受惠对象
所有于2012年3月31日年满18岁并获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资格的人士,均合乎资格进行登记[4]。合资格人士如未能于2012年12月31日或之前完成登记,即当作放弃论。[5]最终有612万市民成功登记[6],合共派发370亿元[7]。
登记日期
整个计划的登记日期由2011年8月28日至2012年12月31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让2011年8月28日已符合资格进行登记的人士,先行登记收取6,000港元,登记期由8月28日至翌年3月31日。当中在8月28日至11月5日期间,会细分为五段时期,让不同年龄组别的合资格人士分批登记[5]。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让2011年8月28日已合乎资格进行登记,而未有在第一阶段登记的人士,登记收取6,200港元(其中200港元乃延迟登记之奖赏)。另外,8月29日后才合乎资格的人士亦可登记。登记期由2012年4月1日至12月31日[5]。
登记进程
合资格人士如有指定银行的本地个人港元储蓄或往来帐户,可经有关银行进行登记,并由有关帐户收取转帐之款项[8],否则便需要经香港邮政的指定邮政局登记,并须亲自到邮政局领取支票[9]。
参见
外部链接
参考数据
- . [201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4).
- 纾解民困措施未到位 预算案与期望有落差 Archive.is的存盘,存档日期2012-07-11,《明报》,2011年2月24日
- 预算案风暴3败坏 Archive.is的存盘,存档日期2012-07-13,《明报》,2011年3月3日
- . [201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4).
- . [201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3).
- . 东方日报. 2013-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4) (中文(香港)).
- . 明报新闻网. 2018-03-23 [2018-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1) (中文(繁体)).
- . [201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4).
- . [201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4).
- 派钱6000元长者最快今过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明报》,2011年10月26日
- 400万人已登记领取6000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明报》,2011年11月9日